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 张帆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55453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古典哲学-著作-中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周易》导读1

一、《周易》其书1

(一)《周易》的命名1

(二)《周易》撰写的年代及作者2

(三)易有三义2

(四)关于《周易》的学习和理解3

二、《易经》的基本内容4

三、《易传》之十翼10

四、太极与阴阳13

(一)太极13

(二)阴阳15

五、八卦17

六、易的方法及对卦的解说24

第二章《道德经》与中国哲学29

一、道家思想产生的背景29

二、《道德经》的哲学思想30

(一)道论30

(二)德论32

三、《道德经》与中国哲学32

(一)儒道互补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性质33

(二)“究天人之际”的中国哲学与道家哲学33

(三)《道德经》的艺术哲学34

四、《道德经》的哲学与道教文化37

(一)何谓道教37

(二)《道德经》与道教文化38

(三)道教与其他39

第三章《论语》导读47

一、关于《论语》文献学的相关知识47

(一)《论语》书名释义47

(二)《论语》作者及撰述时间47

(三)《论语》的版本49

(四)《论语》的汪释本49

二、《论语》与孔子人生51

(一)历史上的孔子51

(二)孔子的人生历史53

三、《论语》思想举隅65

(一)《论语》中孔子学习之道65

(二)《论语》中孔子“六艺”之教66

(三)《论语》中孔子之思67

第四章《大学》与《中庸》导读74

一、《大学》及其历史影响74

二、《大学》解读79

三、《中庸》及其历史影响83

四、中庸与和谐86

五、《中庸》解读88

第五章《庄子》导读93

一、庄子其人其书93

二、《庄子·天下》篇导读94

三、《庄子·内篇》导读97

(一)《逍遥游》97

(二)《齐物论》99

(三)《养生主》105

(四)《人间世》107

四、庄子的思想身位及其影响111

第六章《吕氏春秋》哲学思想导读113

一、《吕氏春秋》的学派定位与体系结构113

(一)《吕氏春秋》的学派定位113

(二)《吕氏春秋》的理论体系结构115

(三)博采百家之长的系统化、公理化思想118

二、《吕氏春秋》的主要科学思想122

三、朴素辨证的认知理论和思维方法126

第七章 佛教哲学导读134

一、佛教的创立和早期演变134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38

(一)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布及佛教典籍的翻译139

(二)中国佛教宗派及其兴衰141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143

三、佛教哲学思想主旨145

四、佛教相关论著选解151

(一)神灭论152

(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57

(三)坛经160

第八章 宋明理学之思辨哲学思想164

一、理学之“理”的直觉概念简说164

(一)从玉石的纹路以及治玉章法引申出条理164

(二)人际交往中的是非判断的道理原则164

(三)“理”是人们实践遵循与理性寻绎的知识基准164

(四)理学家们的主要思想165

二、理学之“理”概念的多维理论阐发165

(一)法则或规律意义的“理”概念166

(二)道理或条理意义的“理义”论166

(三)理性是人之为主体的观念意识前提166

三、朱熹——理学集大成者166

(一)《四书集注》以义理形上之学创新传统理论167

(二)朱熹“传播儒家思想培养儒学种子”的多层面社会教育理念171

四、理学以理本体论标示其哲学思想至上意界173

(一)宋明理学作为哲学有其丰富而深邃的论述范畴173

(二)宋明哲学是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后和最高阶段174

(三)“成圣成贤”理学家们的人生理想180

第九章 王阳明与心学184

一、王阳明其人及其思想概述184

二、王阳明思想的发展脉络186

三、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89

(一)“心即理”学说189

(二)“知行合一”学说190

(三)“致良知”学说192

四、王阳明《大学问》哲学思想解析194

后记2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