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元新闻 新闻记者道德困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元新闻 新闻记者道德困境
  • 吴海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艺出版社
  • ISBN:7800396649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元新闻 新闻记者道德困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总序1

作者的话1

引子1

第一章:中国记者,道德危机出现了吗?5

1993年夏季,中国新闻界躁动不安,先是大邱庄事件令将其吹上天的新闻单位非常尴尬,长城公司“10亿元诈骗案”牵扯一批记者落入法网5

接着是海外传媒猛烈抨击,《世界日报》讽刺“大陆记者发财有术,拿新闻卖猪肉似的换钱”,《联合报》嘲笑“记者不耐清贫,金元5

社会流传“防火防盗防记者”、“豺狼虎报”、“两霸一报”、“一只狼两只狗,外加记者一双手”……  各种小道消息在新闻界不胫而走,谁谁谁进了监狱,某某某畏罪自杀……虽未证实,却拢得记者们心绪不宁5

追逐热点的记者突然发现自身落入热点之中。批判的武器经受武器的批判。舆论监督成了监督舆论。新闻腐败,将加速社会的腐败。中国新闻界,出现一场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5

第二章:新闻生命的自戕26

新闻发布会大厅里的神秘女人目空一切,却没有忘记给记者们敬酒,原来她就是沈太福之妻、“10亿元大骗局”主犯孙继红。作为这场骗局最边缘的记者,有幸目睹其人其事,窥视小圈子里的黑幕26

我们的新闻界在这历史罕见新闻丑闻中真是大失体统。审理此案的首席法官详谈内情,问:“新闻可以有偿,法律能否有偿?谁给你有偿,你给谁有偿?”26

记者的“红包”里究竟装着多少钱?“出场费”到底有多少?新闻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确有记者这样说:“给多少写多长,一百块一百字,两百块两百字……一个字不多写!”记者一只手伸出有多长?像乞丐,像无赖,像……26

北京来的记者团坐的是娃哈哈的车,为娃娃,还是娃哈哈?记者为何充当经济判官?“新闻大战”为谁而战?爆发新闻信任危机,将是一场社会灾难26

第三章:百年怪胎与十载困惑67

李庄坦言人民日报的第一块有偿专版。十年里,新闻界的丑闻接连不断,金钱与新闻的幕后交易愈演愈烈。世界新闻界经过了商品化阶段,中国新闻界正处在这个阶段67

本来是寻觅范长江的足迹,没料到看到的是范长江的判逆。优秀新闻传统哪里去了?一脉清流几近断流。“50年代,记者背行李卷下来;60年代,骑自行车下来67

70年代,坐小车下来;80年代,来了拿现成的新闻稿;90年代,来了拿红包……”民意闲谈中呵!67

第四章:记者不在真空里21

如果参加剪彩的官员拿了“金剪子”,记者拿个“黄信封”就绝不会脸红。社会有病,记者也会有病。为政者慨叹当清官难,想当清清白白的记者也不易21

这是新闻评奖史上最耻辱的一页。禹作敏用10万元压新闻界低头:“什么程序?你们给我要10万块钱符合什么程序!这一篇,一定要上去!”双方僵持,看谁投降?21

禹作敏给中央两台拨出高利债券,就想左右党的“喉舌”:“叫你们来人,怎么不肯来?怎么抱了这么晚才来?中央台真不够意思!把那些债券都撤回来!……人家有的记者就豁出去了,宁可不当新闻记者,就吃大邱庄的饭了!”21

到底是谁玩新闻于股掌之上,是谁雇用了“新闻杀手”?资本的力量足以操纵舆论,指鹿为马……21

第五章:记者,使命与彷徨119

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造就了多少明星?恰恰能出明星的记者里少有明星!京城里的“四大名旦”,充其量是些交际花而已;所谓的“大腕记者”,包括了能折腾赚钱的人;所谓的“拍卖记者”,无非是写外稿的能手。119

想当名记者,也难,十篇《焦裕禄》,现在也是过眼烟云……如果不能用手中之笔立言、立德、立功,就有可能去搞邪门歪道119

“开饭店盈利也值得长篇报道?倒闭才是新闻!”好人好事的宣传用到企业宣传上,就与广告雷同。报道方式不改变老板和追求“含金量”的记者就不会失去舞台119

记者到底是否属于低薪阶层?“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事实上是存在的。记者中出现“小车族”。119

中央电视台的私人轿车究竟有多少辆,是一个很难查清的问题,“所说的100多辆小车,看来是谣传。”大多数记者还是清贫的,“但把月收入提高到3000元,就能保证拒绝红包吗?119

第六章:传媒“下海”的误区143

成千上万的重庆人发疯了似地抢购所谓的“鹰卡”,取出存款、扔了股票来作新的投资,因为党报再三鼓动说这是发大财的机会,一张卡片从50元炒到4000元,到头来却发现是废纸一团,哭天抹泪,喊爹骂娘,上访告状,一切都晚了!119

谁也不愿意相信这是党报从幕后一手导演,千万人的发财梦背后是报社的发财梦!119

新闻界度过了一个“黑色的元旦”,此后年年都是“经济危机”,爆发发行大战、广告大战、经营大战……都为了一个目标:挣钱!生存!不但要舍得到市场是赴汤蹈火,还要准备舍出新闻的脸面、记者的良心119

不能创收的记者还是好记者吗?不能挣钱的编辑室还能存在下去吗?不会经营的总编辑还算总编辑吗?119

第七章:新民谣与自画像171

“一等记者卖情报,二等记者炒股票,三等记者奔商潮,四等记者拉广告,五等记者会上泡,六等记者编文钞,七等记者搞投靠……末等记者写报道。”对这显然是夸大了的传言,为什么没有记者挺身而出予以驳斥呢?171

卖情报的记者确实有,而且是关键、吴士深这样的“大腕”;炒股票的记者确实有,全国第一个发股票财的是深圳记者;奔商潮的记者确实有,其中不乏百万富翁、千万富翁;171

拉广告的记者确实有,正所谓“十万记者拉广告”……专心写报道的记者确实有,但写着写着,就从“末等”跳到了四等三等二等。到底是群众的新民谣,还是记者的自画像?171

第八章:假记者不是记者195

两个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拍摄同一个节目,住在同一家宾馆,一个楼上,一个楼下,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冒充电视台记者的何其多,冒充新华社记者的何其多,冒充人民日报记者的何其多!195

假记者可以骗到金钱、物资、书画、珍宝,甚至骗到姑娘的爱情,厚颜无耻,手段卑鄙!195

话说回来,为什么人家就愿意冒记者!为什么记者特别容易冒充?为什么冒充记者就能够骗到钱财?为什么假记者的诈骗活动背后有真记者摇控指挥?195

为什么招摇撞骗的假记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记者证?为什么连省长也要冒充记者?记者来冒充省长行不行?  到头来,假记者坑苦了真记者!195

第九章:“新闻三害”几时休222

黄色新闻、虚假新闻、诽谤新闻,世界新闻史上出现的“新闻三害”如今在中国新闻界屡屡重演。从“愚人新闻”,到“熊掌风波”、“黑色七月”、“李瑞环访谈”、“188888元黄金案”……均系子虚乌有222

新疆的女干部到北京与人民日报记者对薄公堂,歌唱家李谷一赴南阳与《声屏周末》法庭论战,均是喊出四个字——新闻诽谤。“诽谤罪”,记者头上的法律之剑!从法官眼里看记者:无冕之王不是民众之王!222

尾章:新闻自律新浪潮246

斗胆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成立“新闻道德法庭”?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将导致腐败!253

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