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制动防抱装置 ABS 构造与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制动防抱装置 ABS 构造与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1147801.jpg)
- 日本ABS株式会社编;李朝禄,刘荣华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46137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制动防抱装置 ABS 构造与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ABS概述1
1.1 防抱制动系统1
(1)车轮抱死的产生1
(2)ABS的种类2
(3)ABS的名称2
1.2 ABS的发展史3
1.2.1 车轮防抱装置的产生3
(1)30年代前3
(2)40年代期间3
1.2.2 ABS在汽车上的应用4
(3)50年代以后4
1.2.3 日本的ABS研究5
1.2.4 后控制ABS6
1.2.5 美国的ABS法规与撤消过程7
1.2.6 日本车用后控制ABS装置8
1.2.7 四轮控制ABS的开发8
1.2.8 综合系统的开发9
1.3 ABS和汽车安全性9
(1)ABS的必要性9
(2)ABS的作用10
(3)ABS的效果10
(2)装备ABS的义务11
(1)安全政策的发展11
1.4 ABS与法规制度11
1.5 ABS与工业所有权12
(1)提高汽车控制性能的专利12
(2)提高生产率的专利14
(3)提高舒适性的专利14
1.6 ABS现状与发展趋势16
(1)轿车ABS的现状16
(2)载货车ABS的普及现状18
(3)ABS的发展19
参考文献20
(1)制动产生的力21
(2)侧滑摩擦力21
第2章 ABS的工作原理21
2.1.1 汽车运动受力分析21
2.1 制动时汽车的运动21
(3)车轮抱死时的汽车运动情况23
2.1.2 载荷的转移25
(1)制动力引起的载荷变化26
(2)离心力引起的载荷变化26
2.2 滑移率27
(1)滑移率的定义27
(2)滑移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27
2.3 汽车制动与车轮的旋转28
2.3.1 车轮减速度和加速度29
2.3.2 车轮减速度和μ-λ特性29
2.4 理想的制动控制过程32
2.5 影响控制技术的主要因素36
2.5.1 实际的μB-λ特性36
2.5.2 车轮转动惯量和发动机转动惯量的影响40
2.6 ABS控制技术42
2.6.1 预测控制技术42
(1)仅以车轮减速度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及其优缺点42
(2)仅以滑移率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及其优缺点45
(3)以车轮减速度和加速度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及其优缺点49
(4)以车轮减速度、加速度及滑移率为控制参数的控制方式54
2.6.2 实用的控制技术60
(1)制动装置的滞后问题60
(2)传动轴的振动问题61
2.6.3 模仿控制技术66
(1)路面的识别67
(2)对不同滞后量和转动惯量的修正67
参考文献71
(3)液压调节器72
(2)电子控制器72
(1)轮速传感器72
3.1 ABS的结构72
第3章 ABS的基本结构72
3.1.1 ABS的组成及其作用72
3.1.2 ABS的型式74
(1)四传感器四通道式74
(2)三传感器三通道式74
(3)四传感器三通道式74
(6)一传感器一通道式75
3.2 各种型式的特点75
(1)四传感器四通道系统/四轮独立控制方式75
(5)二传感器二通道式75
(4)四传感器二通道式75
(2)四传感器四通道系统/前轮独立-后轮选择控制方式76
(3)四传感器三通道系统/前轮独立-后轮低选择控制方式77
(4)三传感器三通道系统/前轮独立-后轮低选择控制方式77
(5)四传感器二通道系统/前轮独立控制方式77
(6)四传感器二通道系统/前轮独立-后轮低选择控制方式78
(7)二传感器二通道系统79
(8)二传感器二通道系统/摩托车用装置80
(9)一传感器一通道系统/后轮近似低选择控制方式80
3.3 四轮驱动车用系统81
3.4 摩托车用系统86
(1)轮速传感器88
3.5.1 后控制式ABS的构造88
3.5 后控制式ABS装置88
(2)调节器89
(3)控制器89
3.5.2 后控制式ABS的特点90
3.6 载货车用ABS系统90
3.6.1 日本国内载货车用ABS系统90
3.6.2 载货车用ABS系统91
(1)调节器的种类和控制对象91
3.6.3 气压制动汽车用ABS系统92
(1)大型公共汽车用ABS92
(2)控制系统92
(2)汽车列车用ABS93
(3)半挂车用ABS95
3.6.4 气顶液制动汽车用ABS系统97
(1)空气液压加力器的输入气压控制方式97
(2)空气液压加力器的输出液压控制方式98
(3)气顶液制动三轴车用ABS系统99
参考文献102
第4章 ABS的部件结构及工作过程103
4.1 轮速传感器103
4.1.1 轮速传感器概述103
4.1.2 基本结构103
4.1.3 信号产生原理104
4.1.4 轮速传感器的安装实例105
4.1.5 汽车减速度传感器107
4.2 电子控制器109
4.2.1 ECU概述109
4.2.2 ECU的基本构造110
(1)轮速传感器的输入放大电路111
(2)运算电路112
(3)电磁阀控制电路113
4.2.3 安全保护电路114
(1)接通电源时的初始检查114
(4)稳压电源、电源监控电路、故障反馈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114
(2)汽车起步时的检查115
(3)行驶中的定时检查115
(4)自行诊断显示116
4.3 调节器117
4.3.1 液压式调节器117
(1)电磁阀118
(2)循环式调节器119
(3)可变容积式调节器124
(4)其它可变容积式调节器129
(5)整体式调节器131
(2)调节器的工作过程134
(1)调节器的构造134
4.3.2 机械式调节器134
4.3.3 真空式调节器136
(1)真空式调节器的构造136
(2)真空式调节器的工作过程137
4.3.4 空气压力式调节器的种类139
(1)公共汽车、牵引车等气压制动系统用调节器139
(2)空气液压助力器输出液压控制调节器139
4.4 ABS的可靠性142
4.4.1 电子部件及电子控制器的可靠性142
4.4.2 机械部件的可靠性143
(1)液压部件143
(2)轮速传感器145
参考文献146
第5章 ABS的性能和存在的问题147
5.1 ABS的性能147
5.1.1 直线行驶制动性能147
(1)在均匀路面上的制动距离147
(2)附着利用率149
(3)在附着系数不同路面上的制动性能150
5.1.2 操纵性及方向稳定性152
(1)躲避障碍物试验152
(2)雪路制动试验153
(1)μ阶跃路制动试验154
5.1.3 在各种路面上的制动性能154
(3)雨路制动试验154
(4)曲线制动试验154
(2)交错μ路及市松路制动试验155
(3)强化路试验155
5.1.4 人工强化试验155
5.1.5 性能评价标准155
6.2 ABS装置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踏板反冲和工作噪声)155
第6章 驱动控制简介159
6.1 驱动控制装置159
6.2 ASR的原理161
6.3.2 驱动轮制动控制方式162
6.3.1 发动机扭矩调整方式162
6.3 ASR的控制方法162
6.3.3 LSD控制163
6.4 ASR的液压系统165
6.5 ASR的效果166
6.6 货车用ASR167
6.6.1 制动控制方式168
6.6.2 发动机控制方式169
(1)用于机械调速器的发动机控制系统169
(2)用于电子调速器的发动机控制系统169
参考文献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