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社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社会学
  • 吴增基,吴鹏森,孙振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5093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版序1

第五版序1

第四版序1

第三版序1

第二版序1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

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3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基本特点5

一、社会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社会科学5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6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8

第三节 社会学的价值与意义10

一、社会学的理论价值10

二、社会学的实践意义1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15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础15

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18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20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和形成20

一、社会背景与理论前提20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与形成22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8

第二节 当代社会学的发展29

一、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29

二、当代社会学发展的特点39

第三节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41

一、社会学在旧中国的产生41

二、社会学在新中国的发展44

第三章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47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47

一、社会的含义47

二、社会有机体49

第二节 社会结构52

一、社会结构的概念52

二、社会结构研究的内容54

三、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54

第三节 自然环境55

一、自然环境的概念55

二、自然环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56

三、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58

四、我国的生态问题及其对策61

第四节 社会人口63

一、人口的概念和内容63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78

三、我国的人口问题83

第四章 社会文化87

第一节 社会文化的构成与特性87

一、文化的概念87

二、文化的特性88

三、文化的构成89

第二节 文化与社会的相互作用91

一、关于文化特性形成的理论91

二、文化的社会功能94

第三节 文化的运行规律96

一、文化的积累与传递96

二、文化的传播与渗透97

三、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98

第四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99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99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101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105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107

第一节 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107

一、人的本质107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08

第二节 个人社会化109

一、社会化的含义和内容109

二、社会化的过程111

三、影响社会化的因素115

四、社会化与个性的形成118

第三节 社会角色119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119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120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121

第六章 社会群体125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125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125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125

三、基本群体126

第二节 家庭128

一、家庭的概念128

二、家庭的起源与历史演变129

三、家庭的结构与功能130

四、家庭的发展趋势134

第三节 邻里与工作群体135

一、邻里135

二、工作群体137

第四节 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39

一、初级群体的衰落139

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40

第七章 社会组织142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类型142

一、什么是社会组织142

二、社会组织的基本类型144

三、社会组织的功能147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关系149

一、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149

二、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150

三、社会组织的外部关系153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运行与管理155

一、社会组织运行与管理过程155

二、科层制与社会组织管理156

三、社会组织的冲突与协调159

第八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61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161

一、什么是社会分层161

二、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163

三、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167

第二节 社会阶级168

一、阶级的起源和本质168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171

三、当代中国阶级结构的演变172

第三节 社会阶层175

一、社会阶层的概念与类型175

二、阶层划分的基本方法176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阶层的变化177

四、中间阶层的成长及其社会意义181

五、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沟通与协调186

第四节 社会流动186

一、社会流动的性质和意义186

二、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188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190

第九章 性别的社会平等192

第一节 性别不平等:一个全球性问题192

一、性别不平等的认识工具与全球趋势192

二、西方发达国家的性别不平等问题195

三、发展中国家的性别不平等问题198

四、当代中国在性别平等问题上所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01

第二节 性别不平等的根源212

一、生物学根源212

二、文化根源213

三、经济与制度根源215

第三节 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视角217

一、观察性别不平等的不同视角218

二、走向性别平等的历史路径224

第十章 社区229

第一节 社区概述229

一、社区的概念229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231

三、社区的分类232

四、社区研究的意义234

第二节 农村与城市——社区的两大基本类型235

一、农村社区235

二、城市社区237

三、城乡关系240

第三节 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242

一、社区发展242

二、中国基层社区的群众自治与发展进程245

第四节 城市化251

一、城市化概述251

二、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252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257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257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和特征257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259

三、社会制度的分类261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263

一、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263

二、社会制度功能的失调264

三、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265

第三节 制度化和制度改革266

一、制度化266

二、制度改革267

三、制度创新271

第十二章 社会生活方式273

第一节 社会生活方式概述273

一、社会生活方式的概念273

二、生活方式的研究方法275

三、生活方式的社会制约性及其对社会过程的反作用277

第二节 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278

一、劳动生活方式279

二、物质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279

三、精神生活方式283

四、闲暇生活方式284

第三节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活方式286

一、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征286

二、建立科学的、健康的、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287

第四节 网络社会的来临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288

一、网络社会的来临288

二、网络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广泛影响290

三、迎接网络社会的挑战294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297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297

一、社会变迁的概念297

二、社会变迁的形式298

三、社会变迁的动力300

四、互联网对社会变迁的影响302

第二节 社会发展305

一、社会发展的内容和意义305

二、战后世界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306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309

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内容309

二、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312

三、社会现代化的途径314

四、中国特色的社会现代化道路317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320

一、全球化趋势概述320

二、西方社会学家关于全球化的理论323

三、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冲击327

四、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对策330

第十四章 社会控制334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构成和功能334

一、社会控制的概念334

二、社会控制的构成要件335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336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与手段338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338

二、社会控制的手段339

三、社会舆论342

第三节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344

一、越轨行为概述344

二、犯罪行为的社会控制346

三、聚众行为的社会控制347

第四节 社会问题及其综合治理350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351

二、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352

三、社会问题的分类356

四、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356

第五节 网络社会中的社会控制问题357

一、网络社会问题357

二、网络社会对传统社会控制手段提出的挑战359

三、建立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的社会控制机制361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365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365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点365

二、社会保障的作用367

三、社会保障的管理368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369

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69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371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376

一、社会保险376

二、社会福利379

三、社会救济381

四、社会优抚384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384

一、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及其特点384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向390

第十六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396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396

一、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396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397

三、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398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400

一、选题阶段401

二、设计阶段402

三、实施阶段402

四、总结阶段403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404

一、观察法404

二、个案法405

三、抽样调查法406

四、问卷法410

第四节 社会学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411

一、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412

二、统计分组414

三、统计分析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