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1959843.jpg)
- 文传浩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9016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长江流域-上游-生态文明-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长江上游地区范围界定1
第一节 长江上游流域范围界定1
一、我国流域和水系划分的主要方案1
二、长江流域水系划分2
三、长江上游流域范围的界定3
第二节 长江上游自然地理区范围5
一、我国自然地理区划的主要方案5
二、长江上游自然地理区范围的界定6
第三节 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范围8
一、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方案8
二、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范围的界定9
第四节 长江上游经济区范围12
一、我国经济区划的主要方案12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范围的界定14
第五节 长江上游文化区范围15
一、我国文化区划的主要方案15
二、长江上游文化区范围的界定16
第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及基础19
第一节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生态文明理论和政策梳理19
一、生态文明内涵阐释19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20
三、生态文明理论和政策的梳理总结31
第二节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34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背景34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背景35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背景35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背景36
第三节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37
一、关于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梳理37
二、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54
第三章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困境59
第一节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59
一、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经济文明建设的现状59
二、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现状85
三、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的现状86
四、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化文明建设的现状90
五、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现状92
第二节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93
一、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经济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93
二、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95
三、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社会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99
四、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化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100
五、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政治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101
第四章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103
第一节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框架103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外延、特征10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五大特征106
第二节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指标体系108
一、总体目标108
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109
第五章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经济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13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经济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13
一、云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14
二、云南省生态工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15
三、云南省生态服务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18
第二节 贵州省生态经济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20
一、贵州省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21
二、贵州省生态工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23
三、贵州省生态服务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25
第三节 四川省生态经济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28
一、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29
二、四川省生态工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31
三、四川省生态服务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32
第四节 重庆市生态经济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35
一、重庆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36
二、重庆市生态工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37
三、重庆市生态服务业建设的基本内容140
第六章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44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44
一、季风热带北缘热带雨林生态区144
二、高原亚热带南部常绿阔叶林生态区146
三、澜沧江、把边江中游中山山原季风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生态亚区147
四、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生态区148
五、青藏高原东南缘寒温性针叶林、草甸生态区149
第二节 贵州省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49
一、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区149
二、石漠化防治区150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区150
四、工矿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区150
五、生态保护区151
第三节 四川省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51
一、成都平原区152
二、盆地丘陵区153
三、盆周山地区153
四、川南山地丘陵区154
五、攀西地区154
六、川西高山高原区155
七、川西北江河源区156
第四节 重庆市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57
一、都市功能核心区158
二、都市功能拓展区159
三、城市发展新区161
四、渝东北、渝东南生态区162
第七章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64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65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165
二、云南省生态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167
第二节 贵州省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69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169
二、贵州省生态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171
第三节 四川省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72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172
二、四川省生态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174
第四节 重庆市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74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174
二、重庆市生态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177
第八章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化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80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文化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80
第二节 贵州省生态文化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81
第三节 四川省生态文化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83
第四节 重庆市生态文化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84
第九章 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88
第一节 云南省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89
第二节 贵州省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91
第三节 四川省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93
第四节 重庆市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194
参考文献197
附录202
附录一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解释202
附录二 国家级生态市(区、县)、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命名的生态村206
附录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梳理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