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上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上 第2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463902.jpg)
- 冯克诚主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59690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715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7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上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原理与素质教学3
数学的文化观念3
数学文化源渊流长3
数学文化的主要特性4
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育6
对数学的反思10
21世纪数学教育观念13
附:数学教育:跨世纪的课题18
新世纪中学数学教育的若干特征22
“大众数学”的背景23
“大众数学”的内涵24
“大众数学”观下的数学教育25
数学课程面临的挑战27
国际数学教育及改革透视29
国内数学教育及改革的透视30
数学教育“高分下潜伏着危机”的来由与对策33
数学的特点与素质教育34
数学素质教育的热点35
数学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39
数学素质教育的目的41
中学生的数学素质结构43
数学素质的内涵45
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46
数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改实践47
素质教育特征与数学教育47
数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51
数学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培养54
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一)56
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二)57
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学(三)58
数学素养的提高与数学教学60
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63
高中数学素质教育途径65
附:波利亚及其数学教育思想67
附:希尔伯特的数学思想与实践68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71
数学教育研究的层次结构73
中学数学教改试验75
农村数学教育的几个问题和对策76
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改革面临的几个问题78
附:青浦经验80
附:北京市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意见88
第二部分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93
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则93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94
数学课堂教学程序设计94
教学设计的要义95
数学课堂教学的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97
数学教学设计的三种逻辑过程100
数学教学中的“三个过程”及设计102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几对辩证关系及处理方法103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及其操作设计104
按照知识的层次结构设计教学108
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型设计109
耗散结构论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111
数学备课“四备”113
数学备课“十备”115
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117
怎样钻研数学教材(一)118
怎样研究数学教材(二)119
怎样钻研数学教材(三)120
教材分析如何找准教学的关键点122
数学教学重点的确定方法123
突出数学家教学重点的课堂操作124
数学教学难点的处理策略127
数学科课堂教学知识容量的控制128
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130
读讲议练单元目标教学法132
数学教学的线索设计134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设计(一)136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设计(二)137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设计(三)139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设计(四)140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设计(五)141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设计143
编写数学教案的步骤145
如何写好数学课时教案(一)146
如何写好数学课时教案(二)147
三栏式数学教案的设计149
备课写教案应注意的几个薄弱环节153
中学数学教师的说课活动153
述课说什么154
说课活动的作用155
“说课”与“获取式教学法”156
“说课”及“变式训练”158
附:说课课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一课时)159
一堂课的开头和结尾设计163
搞好新课引入的重要意义164
数学课新课引入的基本要求164
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的过渡设计三种形式165
数学课堂教学的导言设计八法169
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四法170
中学数学授课的九种开头方法172
数学课的激情引入方法173
数学课的六种导入方法174
数学课题的六种引入方法175
引入新课教学的四种方法177
导入数学新课的多种途径178
课堂小结的功能和方法180
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束语设计的基本形式180
数学课堂结尾七法182
数学课的最后一分钟结局七法183
数学教学中板书的功能184
数学课的板书原则184
数学教学的板书形式185
数学教学板书的几点要求185
能用机器帮助人类教学吗186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与学的方式186
计算机对数学教育产生的影响188
微机辅助数学教学189
用汉字LOGO语言进行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191
用投影手段突破数学实验教材中的难点193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实验195
第三部分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及其运用201
教学模式的涵义201
数学教学模式的结构201
数学教学模式的特点201
教学模式的分类202
研究数学教学模式的意义202
我国数学教学几种主要教学模式203
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204
数学立体教学的结构模式与实施设计206
“立体化”的教学方法209
结构式数学教学模式(一)212
结构式数学教学模式(二)214
教案、学案并举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215
“五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216
个人、小组、班级三结合教学模式217
中学数学复习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218
“学教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理论220
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222
“三要素”“三阶段”分层次循环教学模式224
“质疑探究”教学的四个操作环节226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一)227
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法(二)230
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三)230
“problems-solving”的教学232
附:日本数学教育中的“课题学习”模式235
附:“课题学习”中的课题238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法242
激励整合模式实验243
“参与教育”的基本假设及对策246
附:数学教学的课堂模式与方法248
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249
第四部分 中学数学目标教学的模式与方法253
目标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253
目标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253
目标教学措施的理论基础254
数学目标教学的环节256
数学目标教学的课堂结构(一)257
数学目标教学的课堂结构(二)259
数学目标教学的课堂结构(三)261
数学目标教学的课堂结构(四)263
义务教育目标教学的作用与实施264
目标教学中应注重的四个环节265
数学课教学目标的七种展示方法267
中学数学目标教学单元综合课268
数学目标教学中的“以目标为中心”269
数学目标教学中的前提诊测270
数学目标教学的实施程序272
数学目标教学小循环课274
“结构——目标”型教学275
初中数学目标分类教育课程序276
初中数学目标教学的实施环节278
初中数学目标教学达标规程279
初中数学目标教学及其评价280
目标教学的评价与调控(一)283
目标教学的评价与调控(二)285
在新授课教学中“达标检测”时间的定位288
目标评价中自我评价的功能与效应291
目标教学评价模式292
数学目标教学实践中的几个误区293
第五部分 中学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299
“问题解决”的提出299
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299
问题解决对数学教育的影响301
对于问题解决的认识303
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304
问题解决教学的功能306
“问题解决”的现实意义308
以“问题解决”为主导的数学散育309
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分析及其培养310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思维模式312
非规范问题的教学功能314
第六部分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基础与调适利用321
数学教学心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21
数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22
数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22
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的培养323
数学课堂教学最佳心态的构成与培养324
数学课堂上的心理调控326
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对策(一)328
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对策(二)328
学生学习数学畏惧心理的克服329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330
数学认知构的概念331
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332
数学认知结构的成份分析332
数学认知结构与课堂教学(一)333
数学认知结构与课堂教学335
数学认知结构及其整合336
优化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一)338
优化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340
优化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三)342
学生数学元认知及其训练(一)345
学生数学元认知及其训练(二)346
学生的数学认知差异与因材施教348
排除中下学生的数学认知障碍350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认知障碍与矫治351
课堂教学中心理交往的管理352
运用“注意原理”组织课堂教学353
无意注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运用355
尝误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356
“求果心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359
数学学习上的归因理论360
数学学习成绩的归因及其类型361
归因理论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361
学习归因的认识362
学习归因的分析362
关于学习归因的引导363
学习归因的效应363
学习中的迁移及其分类364
影响迁移数学学习的因素364
运用迁移规律“以旧引新”与“防旧扰新”366
数学教学中的负迁移367
数学学习中负的迁移及其防止(一)369
数学学习中的负迁移及其防止(二)371
正负迁移的教学运用373
第七部分 中学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与课堂教学379
分层施教的意义379
分层教学的基本途径379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380
数学分层次教学382
数学课中的分层分类教学384
分层次教学应处理好的六个关系385
数学尖子的发现与教学培养387
农村学校数学尖子的培养388
数学教学中的中等生及其对待390
女学生数学素质的教育与教学391
数学上后进生形成的原因393
数学上后进生的表现395
数学差生的心理素质培养397
数学差生的心理障碍及防治措施397
激发差生学习动机的策略400
转变数学差生的教育与教学401
与差生的数学交流402
数学差生的学习归因与转化405
转化差生的困惑407
初中数学差生的非智力障碍及转化策略408
提高差生数学成绩的方法410
数学差生逆反心理的预防411
第八部分 中学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课堂开发与利用415
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415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417
非智力因素与优化课堂教学419
非智力因素在几何入门教学中的作用420
高一数学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421
右脑开发与数学教学422
数学教学中「兴趣、意志、情感」的培养424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过程425
情感功能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426
情感教育在培养数学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427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429
数学情感目标的分类431
数学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构建433
初中数学情感目标教育的构建435
怎样使数学课充满愉悦性439
数学愉悦教学441
数学“愉快教学”442
初中数学课堂的愉快教学444
高中数学课堂的愉快教学445
数学课堂的“乐学”教学446
数学学习态度的功能448
数学学习态度的特征449
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与动力449
激发数学外部学习动机的方法452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激发(一)452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激发(二)456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激发(三)458
课堂教学中数学的兴趣培养与激发(四)459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激发(五)460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激发(六)462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激发(七)464
用心理意向激发数学学习兴趣466
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68
培养数学兴趣的教学方法469
数学教育与意志培养471
数学学习意志的形成472
数学学习意志的规律473
数学学习意志的品质475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毅力的培养475
数学教育中的激励方法477
表现欲与数学教学480
数学教学中的挫折教育482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精神483
数学教学与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485
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训练(一)487
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训练(二)489
第九部分 现代中学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与课堂教学493
数学素养与数学思想方法493
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思想495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课堂教学496
对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498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499
数学思想方法的频数分布501
数学思想方法与素质教育502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503
如何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504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一)504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二)507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三)508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四)510
数学观与数学教学513
培养数学观念的必要性探析516
培养数学观念的可行性517
培养数学观念的实践性策略518
从建构角度看数学观念与数学教学518
数学归纳思想与方法520
数学概括思想与方法521
数学教学中的转化思想与方法(一)522
转化思想的教学渗透与运用523
数学教学中的转化思想与方法(二)526
数学教学中的转化思想与方法(三)528
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529
初一数学中的“转化”思想530
数形结合与转化方法532
化归思想与数学教学533
数学化归意识的培养535
数学化归思想方法训练536
数学模型的概念与特征538
数学模型的分类539
中学数学中应用MM方法的必要性541
中学数学中应用MM方法的可行性542
中学数学中应用MM方法的意义543
数学模型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543
数学模型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二)544
中学数学中建立数学模型的三种方法548
建立数学模型解题550
学生身边的数学模型552
数学分类思想与方法553
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555
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与方法557
数学对比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558
比较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559
数学特殊化思想与方法及其教学562
数学反证法的思想与基本形式563
数学反正法与同一法564
数学枚举法和隐枚举法565
数学整体思想与方法567
“拆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568
数学割补法及其应用570
数学估值法及其应用571
数学“集合”概念及其教学渗透572
数学对应思想和对应法574
数学“对应”思想及其教学渗透575
数学“主元法”及其应用577
数学换元思想及其应用578
“换元”的早期渗透与教材难点的突破580
数学的结构方法及其运用582
数学构造与联想方法及其运用584
数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585
数学中的演绎推理和演绎证法586
数学配方法及其教学应用588
数学还原思想及其教学应用589
数学中的运动变化思想及其运用教学591
数学意识及其培养593
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意识培养597
数学求简意识的教学培养598
数学应用意识及其培养600
第十部分 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培养与训练605
数学能力的组成605
数学能力的结构分析606
中学数学能力的综合培养607
智力和能力的含义609
知识和智能的关系609
数学知识的智力功能609
培养和发展数学智能的意义610
数学能力的培养612
数学教学中数学能力培养614
数学的双基和能力616
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619
课堂教学设计与数学能力培养621
创造民主课堂培养学生能力624
初高中教学衔接中的能力培养625
具体运演智力阶段数学学习的负影响及其对策627
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629
男女生数学能力的差异630
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632
数学识图能力的培养(一)633
数学识图能力的培养(二)635
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638
用三步序观察法训练基本技能640
数学想象力的培养641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的指导643
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644
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646
数学提问题能力的培养647
数学运算能力及其培养(一)648
数学运算能力及其培养(二)650
数学运算能力及其培养(三)652
运算能力及其培养(四)653
数学运算能力及其培养(五)655
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656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一)657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二)659
数学课本阅读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661
课内阅读与数学自喻能力的培养663
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664
数学猜想的引导方法666
进行“数学猜想”的几种方法668
数学识记能力的培养670
数学记忆能力及其培养(一)671
数学记忆能力及其培养(二)672
数学记忆能力及其培养(三)673
数学记忆能力及其培养(四)676
数学解题能力及其培养678
数学构造能力的培养679
数学联想能力的培养681
数学概括能力及其培养(一)683
数学概括能力及其培养(二)685
数学表达能力及其培养686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得的引导689
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结构分析691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一)693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二)695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三)696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四)698
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四段式”698
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701
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704
附:初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诊断实验报告707
运用形象思维培养数学创造能力712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