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体经络按摩祛病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体经络按摩祛病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3857065.jpg)
- 褚雨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 ISBN:978780203971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经络-按摩疗法(中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体经络按摩祛病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2
第一章 经络总论2
第一节 什么是经络2
第二节 经络的生理作用2
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
二、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
三、抗御病邪,保卫机体3
第三节 经络按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3
第四节 经络是人体高级控制体系的脏器系统4
第五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6
一、十二经脉6
二、十二经脉的名称6
三、分布规律6
四、属络表里关系6
五、与脏腑器官的联系6
六、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7
七、气血流注7
第六节 奇经八脉8
第七节 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8
一、十二经别8
二、十二经筋8
三、十二皮部9
第八节 经络治疗的治疗原则9
一、调理阴阳9
二、养气保精10
三、协调脏腑10
四、通调经络12
第九节 病因与发病13
一、病因13
二、发病原理14
第二章 腧穴总论15
第一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规律15
一、主治特点15
二、主治规律15
第二节 腧穴的体表定位方法16
解剖标志定位17
中篇20
第一章 手法概述20
第一节 手法的概念20
第二节 手法的技术要求20
第三节 手法的补泻意义21
第四节 手法的临床应用22
第二章 手法的种类23
第一节 摆动类23
一、一指禅推法23
二、?法24
三、揉法25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26
一、摩法26
二、擦法27
三、推法30
四、搓法33
五、抹法34
第三节 振动类手法35
一、抖法35
二、振法36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37
一、按法37
二、压法38
三、点法39
四、掐法39
五、拿法39
六、捏法42
七、捻法43
八、踩跷法43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44
一、拍法44
二、击法45
三、弹法47
四、啄法47
五、叩法47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48
一、摇法48
二、扳法52
三、背法57
四、拔伸法57
第三章 按摩治疗的原则与作用机制59
第一节 按摩的原理与作用59
第二节 按摩对人体的影响61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61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61
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61
四、对泌尿系统的影响61
五、对血液系统的影响61
六、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62
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62
八、对神经系统的影响62
九、对运动系统的影响62
十、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影响63
十一、对损伤修复过程的影响63
第三节 按摩的补泻原则63
第四节 按摩的治疗原则64
一、治病求本64
二、正治与反治64
三、治标治本65
四、扶正祛邪65
五、调和阴阳66
六、调整脏腑66
七、调理气血66
八、理筋通络67
九、因地制宜67
十、因时制宜67
十一、因人制宜67
第五节 操作常规体位68
一、肩背部68
二、腰背部69
三、下肢部69
四、上肢部69
五、头面及颈项部70
六、胸腹部70
第四章 自我推拿71
自我推拿概述71
一、什么是自我推拿71
二、中国传统自我保健推拿的特点72
三、自我保健按摩的手法72
四、自我保健按摩的一般操作步骤72
第二节 传统自我保健推拿精选73
一、栉头73
二、叩顶74
三、乘额74
四、摩面75
五、熨眼77
六、拭目77
七、擦鼻78
八、叩齿79
九、按放耳窍80
十、鸣天鼓80
十一、擦项81
十二、摇天柱81
十三、摩腹83
十四、运膏肓84
十五、捶背85
十六、摩肾堂86
十七、洒腿88
十八、擦涌泉88
十九、干浴90
下篇94
临床应用94
胃下垂94
便秘96
泄泻98
呃逆101
心悸103
感冒104
哮喘105
肺气肿108
癃闭109
附:几种简易推拿排尿法111
痛经112
闭经116
失眠119
头痛122
近视126
小儿呕吐127
小儿食积130
小儿疳证132
小儿遗尿133
糖尿病135
尿频、尿失禁136
面神经麻痹137
三叉神经痛138
颈椎病139
肩关节周围炎141
牙痛142
咽喉炎143
口疮144
慢性鼻炎146
鼻衄147
耳鸣耳聋148
眼睑下垂150
迎风流泪151
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152
带下153
盆腔炎154
妊娠呕吐156
产后腹痛157
产后乳汁不足158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159
更年期综合征161
小儿厌食163
小儿脱肛164
急性腰肌扭伤165
腰椎间盘突出症166
原发性增生性膝关节炎171
腓肠肌痉挛173
踝部伤筋174
一、踝关节扭伤174
二、跗管综合征175
跟痛症176
跟腱炎及跟腱滑囊炎178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179
肱二头肌短头损伤181
肩腱袖病183
一、冈上肌肌腱炎183
二、冈上肌肌腱钙化184
肩峰下滑囊炎185
肩胛肋骨综合征186
肱骨上髁炎188
尺骨鹰嘴滑囊炎189
狭窄性腱鞘炎190
腕部腱鞘囊肿192
肘部外伤性尺神经炎194
腕管综合征195
腕尺管综合征197
类风湿性关节炎198
半身不遂202
青光眼204
夜盲205
白内障206
视神经炎症207
小儿疝气209
小儿夜啼210
高血压病211
心绞痛(冠心病、心律失调、心悸、怔忡)214
慢性胆囊炎215
慢性腹泻216
泌尿系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218
前列腺炎219
子宫脱垂220
鼻塞221
小儿腹痛222
小儿肠套叠223
小儿便秘224
小儿脱肛225
小儿尿潴留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