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诊断一本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诊断一本通](https://www.shukui.net/cover/7/34922257.jpg)
- 魏睦新,王平主编(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236203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诊断一本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2
一、春秋战国时期2
二、秦汉晋唐时期2
三、宋金元时期4
四、明清时期5
五、近代6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7
一、诊法7
二、辨证8
第三节 诊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11
一、基本原理11
二、运用原则12
第四节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15
本章小结16
本章习题16
第一章 火眼金睛——望诊19
第一节 整体望诊20
一、望神20
二、望色23
三、望形态28
第二节 局部望诊30
一、望头面31
二、望五官32
三、望躯体38
四、望四肢41
五、望皮肤43
第三节 望舌45
一、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46
二、望舌的内容47
三、望舌方法与注意事项57
第四节 望排出物58
一、望痰涎58
二、望呕吐物59
三、望二便59
第五节 望小儿指纹60
一、望指纹的方法60
二、望指纹的临床意义61
本章小结62
本章习题62
第二章 耳听鼻嗅——闻诊66
第一节 听声音67
一、正常声音67
二、病变声音68
第二节 嗅气味74
一、病体气味74
二、排出物气味76
三、病室气味77
本章小结77
本章习题78
第三章 刨根问底——问诊80
第一节 问一般项目82
第二节 问主诉、现病史及既往史83
一、主诉83
二、现病史84
三、既往史、生活史和家族史86
第三节 问现在症状88
一、问寒热89
二、问汗94
三、问周身97
四、问饮食与口味105
五、问二便109
六、问睡眠114
七、问经带116
八、问小儿119
本章小结120
本章习题121
第四章 指下神功——切诊125
第一节 脉诊125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126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126
三、诊脉的部位127
四、诊脉方法和注意事项129
五、构成脉象的因素130
六、正常脉象134
七、病理性脉象136
八、诊小儿脉150
九、诊妇人脉151
十、脉症顺逆与从舍152
第二节 按诊153
一、按诊的方法和意义153
二、按诊的内容155
本章小结159
本章习题160
第五章 各显神通——八纲辨证164
第一节 表里166
一、表证166
二、里证167
三、半表半里证167
四、表证和里证的关系168
第二节 寒热169
一、寒证169
二、热证170
三、寒证和热证的关系170
四、寒热与表里的关系174
第三节 虚实176
一、虚证176
二、实证177
三、虚证和实证的关系177
四、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180
第四节 阴阳183
一、阴证和阳证183
二、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184
三、亡阴与亡阳185
本章小结187
本章习题188
第六章 五颜六色——脏腑辨证191
第一节 肝与胆病辨证191
一、肝血虚证192
二、肝阴不足证193
三、肝气郁结证193
四、肝火上炎证194
五、肝阳上亢证194
六、肝风内动证195
七、寒凝肝脉证198
八、肝胆湿热证198
九、胆郁痰扰证199
第二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199
一、心气虚证200
二、心阳虚证200
三、心阳暴脱证200
四、心血虚证201
五、心阴虚证202
六、心火亢盛证202
七、心脉痹阻证203
八、痰迷心窍证204
九、痰火扰心证204
十、小肠实热证205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205
一、脾气虚证206
二、脾阳虚证206
三、中气下陷证207
四、脾不统血证207
五、寒湿困脾证208
六、湿热蕴脾证209
七、食滞胃脘证209
八、胃阴虚证210
九、胃寒证210
十、胃热证211
第四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211
一、肺气虚证212
二、肺阴虚证212
三、风寒犯肺证213
四、风热犯肺证213
五、燥邪犯肺证213
六、痰热蕴肺证214
七、寒痰阻肺证215
八、肺热炽盛证215
九、大肠湿热证216
十、大肠液亏证216
十一、大肠实热证217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217
一、肾阳虚证217
二、肾阴虚证218
三、肾精不足证219
四、肾气不固证219
五、肾不纳气证220
六、膀胱湿热证221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222
一、心肾不交证222
二、心肾阳虚证223
三、心肺气虚证223
四、心脾两虚证224
五、心肝血虚证224
六、肝火犯肺证225
七、肝脾不调证225
八、肝胃不和证226
九、肝肾阴虚证227
十、脾肾阳虚证227
十一、脾肺气虚证228
十二、肺肾阴虚证228
本章小结229
本章习题229
第七章 动静相宜——气血津液辨证234
第一节 气病辨证234
一、气虚证235
二、气陷证236
三、气滞证237
四、气逆证237
第二节 血病辨证238
一、血虚证238
二、血瘀证239
三、血热证239
四、血寒证240
第三节 气血同病辨证240
一、气滞血瘀证241
二、气虚血瘀证241
三、气血两虚证242
四、气不摄血证242
五、气随血脱证243
第四节 津液病辨证243
一、津液不足证243
二、水液停聚证244
本章小结246
本章习题247
第八章 天罗地网——经络辨证250
第一节 十二经脉辨证251
一、手太阴肺经病证251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252
三、足阳明胃经病证252
四、足太阴脾经病证253
五、手少阴心经病证254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254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254
八、足少阴肾经病证255
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证256
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256
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257
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257
第二节 奇经八脉病证258
一、督脉病证258
二、任脉病证258
三、冲脉病证259
四、带脉病证259
五、阳跷、阴跷脉病证260
六、阳维、阴维脉病证260
本章小结261
本章习题261
第九章 上下贯通——六经辨证264
第一节 六经病证的分类264
一、太阳病证265
二、阳明病证267
三、少阳病证269
四、太阴病证269
五、少阴病证270
六、厥阴病证271
第二节 六经病的传变271
一、合病272
二、并病272
三、传经272
四、直中273
本章小结273
本章习题274
第十章 步步深入——卫气营血辨证276
第一节 卫气营血证候分类277
一、卫分证277
二、气分证278
三、营分证279
四、血分证279
第二节 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281
一、顺传281
二、逆传281
本章小结281
本章习题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