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原文化大典 学术思想典 经学 史学 文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邓本章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482894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文化史-河南省;经学-历史-河南省;史学史-河南省;汉字-文字学-汉语史-河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原文化大典 学术思想典 经学 史学 文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经学3
概述5
第一章 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的经学14
第一节 西汉初年中原地区最早的《易经》学者周王孙、丁宽、田王孙16
第二节 《施氏易》学者彭宣和《孟氏易》学者焦延寿17
第三节 《京氏易》学者京房、乘弘19
第四节 晁错从伏生受《尚书》及《尚书》学者贾嘉23
第五节 今文《尚书》学者陈翁生、张无故、假仓及古文《尚书》学者桑钦25
第六节 《齐诗》学者满昌27
第七节 《韩诗》学者赵子、蔡谊、食子公28
第八节 《大戴礼》学的创始者戴德29
第九节 《小戴礼》的创始者戴圣及《小戴礼》学者桥仁、杨荣31
第十节 今文《春秋》学者堂谿惠、泠丰、周庆、丁姓、尹更始、萧秉35
第十一节 《左氏春秋》学者贾谊、翟方进36
第二章 东汉时期中原地区的经学40
第一节 《施氏易》学者刘昆、刘轶42
第二节 《孟氏易》学者洼丹、袁良43
第三节 《梁丘易》学者张兴、张鲂及《京氏易》学者戴凭、魏满44
第四节 《欧阳尚书》学者丁鸿、陈弇、尹敏45
第五节 《古文尚书》学者周防、杨伦47
第六节 《韩诗》学者薛汉48
第七节 今文《春秋》学者孙堪、钟兴、楼望、张玄、侯霸51
第八节 古文《左氏春秋》学者服虔、颍容、谢该53
第九节 中原地区最早传《周礼》的杜子春57
第十节 《周礼》学者郑兴、郑众父子61
第十一节 经学通人许慎、张衡、蔡邕70
第三章 三国两晋时期中原地区的经学85
第一节 开义理派先河的《周易》学者王弼(附:韩康伯)87
第二节 郑学派《尚书》学者郑冲90
第三节 王学派《尚书》学者庾峻92
第四节 《春秋穀梁传》学者范宁94
第五节 《春秋左氏传》学者董遇96
第六节 《三礼》学者荀顗、蔡谟、范宣98
第七节 《论语》学者何晏106
第八节 经学通人许慈、干宝、董景道109
第四章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的经学112
第一节 南朝的《周易》学者周弘正114
第二节 《三礼》学者司马筠、司马褧、范缜115
第三节 北朝的经学通人常爽、董征120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春秋左氏传》学者元善、徐文远121
第五章 宋代中原地区象数学派的代表邵雍124
第一节 邵雍生平略述125
第二节 邵雍《皇极经世书》的《易》学成就127
第三节 邵雍《易》学的思想渊源133
第六章 宋代中原地区伊洛二程与经学理学化136
第一节 二程生平及其经学著述137
第二节 程氏《易》学成就及特征140
第三节 二程“四书”学与经学学风的转变144
第四节 二程阐释其他诸经的特点及成就146
第五节 二程经学的理学化148
第七章 宋代中原地区程门后学的经学贡献151
第一节 “上蔡学派”宗主谢良佐的经学成就152
第二节 “和靖学派”宗主尹焞的经学成就155
第三节 “兼山学派”郭忠孝、郭雍父子的《易》学成就159
第八章 元代中原学者许衡与经学的北传164
第一节 许衡生平及其经学著述165
第二节 许衡在经学北传中的作用166
第三节 许衡的经学思想及特点167
第九章 明代经学积衰时期中原学者对理学的反思172
第一节 曹端与《太极图说述解》173
第二节 朴素唯物论者王廷相的理学新论178
第三节 中原宗室朱睦?的经学成就182
第四节 晚明无神论者吕坤的理学反思184
第十章 清代经学复盛时期中原学者的经学成就194
第一节 孙奇逢的经学成就195
第二节 武亿的经学成就201
史学205
概述207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中原史学213
第一节 中原史学的起源214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中原史学216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史学222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中原史学230
第一节 汉初贾谊的史学思想231
第二节 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233
第三节 汉末荀悦《汉纪》及其史学思想238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史学246
第一节 陈寿《三国志》及其史学思想248
第二节 东晋袁宏《后汉纪》及其史学思想253
第三节 西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及其撰述思想261
第四节 东晋袁山松《后汉书》及其史料价值264
第五节 东晋干宝《晋纪》及其史学成就265
第六节 东晋王隐《晋书》及其史料价值268
第七节 南朝范晔《后汉书》及其史学思想273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中原史学281
第一节 褚遂良监修的《五代史志》282
第二节 李延寿的《南北史》及其史学思想283
第三节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286
第四节 长孙无忌主撰的《唐律疏议》287
第五节 吴兢的《贞观政要》及其史学思想290
第六节 朱敬则的史学思想293
第五章 宋金时期的中原史学296
第一节 薛居正监修的《旧五代史》297
第二节 北宋官修“四大书”298
第三节 孙甫的史学思想302
第四节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及其史学思想304
第五节 宋祁的史学贡献311
第六节 富弼的史学成就313
第七节 北宋皇帝的有关史学撰述314
第八节 金代记述中原事迹的主要史学著作316
第六章 元明清时期的中原史学320
第一节 许衡的史学思想322
第二节 李贤的史学成就及其《大明一统志》325
第三节 李濂、朱睦?的史学著述及《河南通志》327
第四节 陈耀文的史学著作330
第五节 孙奇逢的社会历史观332
第六节 汤斌的史学思想335
第七节 武亿等清代河南文人的方志学成就336
第八节 张宗泰的史籍目录学成就341
文字学345
概述347
第一章 先秦时期传统文字学的萌芽和初步发展359
第一节 先秦时期传统文字学的萌芽360
第二节 先秦时期传统文字学的初步发展361
第二章 东汉时期郑兴郑众父子经籍训诂方面的成就367
第三章 东汉时期许慎与《说文解字》371
第一节 许慎仕履及著述372
第二节 许慎与汉字理论“六书说”374
第三节 许慎首创造字法原则的部首382
第四节 《说文解字》的成书及体例385
第五节 《说文解字》在文化史上的贡献及其不足之处390
第六节 《说文解字》的版本流传及历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394
第四章 东汉时期中原学者服虔及其学术成就397
第一节 服虔及其《左传》注在训诂学上的成就398
第二节 《通俗文》的作者、存佚、内容及其价值399
第五章 三国时期魏国学者在传统语文学上的贡献404
第一节 张揖与《广雅》405
第二节 李登与《声类》412
第六章 南北朝时期中原学者在语文学研究上的贡献415
第一节 周颙与《四声切韵》416
第二节 周兴嗣与《千字文》417
第三节 江式其人及其在文字学上的贡献422
第七章 唐代中原学者在音韵训诂方面的贡献424
第一节 何超与《晋书音义》425
第二节 守温与三十六字母428
第八章 北宋时期中原学者在字书的校理和编纂方面的贡献434
第一节 郭忠恕与《佩觹》436
第二节 徐铉其人及其奉诏校理《说文解字》440
第三节 司马光等人与《类篇》444
第九章 宋金时期中原学者在训诂音韵方面的贡献449
第一节 邢昺与《尔雅义疏》450
第二节 《广韵》、《集韵》与《礼部韵略》454
第三节 宋庠与《国语补音》466
第四节 王文郁与《新刊韵略》469
第十章 北宋时期中原学者在古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与考释方面的贡献471
第一节 郭忠恕《汗简》的文化价值472
第二节 夏竦与《古文四声韵》475
第三节 吕大临与《考古图》477
第四节 王黼与《宣和博古图》479
第十一章 明代中原学者在音韵学方面的成就481
第一节 桑绍良与《青郊杂著》482
第二节 张元善与《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483
第三节 吕坤与《交泰韵》486
第十二章 清代中原学者的传统文字学研究489
第一节 刘淇与《助字辨略》490
第二节 翟灏与《通俗编》、《尔雅补郭》495
后记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