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法
  • 刘文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2680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经济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节 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1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1

二、经济法学的地位2

第二节 经济法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2

一、经济法学的形成2

二、国外经济法学发展概要4

三、我国经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6

第三节 经济法学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8

一、经济法学的指导思想8

二、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10

第一编 经济法总论15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15

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15

第二节 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18

一、法律部门形成的一般规律18

二、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19

第三节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22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22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27

第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36

第一节 经济法的含义36

一、关于经济法概念或含义的多种表述36

二、经济法含义小结42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44

一、经济管理关系44

二、维护公平竞争关系45

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46

四、经济组织内部经济关系48

第三节 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49

一、经济法的本质49

二、经济法的特征52

第四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56

一、平衡协调原则56

二、维护公平竞争原则57

三、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58

第三章 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61

第一节 经济法的地位61

一、关于经济法的地位之争和传统法律部门划分存在的问题61

二、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64

第二节 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联系与区别66

一、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66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68

第三节 经济法的渊源68

第四节 经济法的体系70

一、经济法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70

二、我国经济法的体系71

第四章 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74

第一节 经济法的制定74

第二节 经济法的实施75

一、经济法实施概说75

二、经济法律关系76

第二编 经济法主体85

第五章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85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的含义85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体系86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86

二、经济法主体制度86

第三节 经济责任制88

一、经济法主体与经济责任制88

二、一般经济责任制和特殊经济责任制90

第六章 经济管理主体92

第一节 经济管理主体的概念92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的类别、地位和职权92

一、经济管理主体的类别和地位92

二、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94

第七章 企业概述97

第一节 企业和企业法97

一、企业的概念和分类97

二、企业法的概念、体系和立法模式102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法104

一、现代企业制度概说104

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企业制度105

三、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107

第三节 市场准入制度108

一、市场准入与市场准入制度108

二、市场准入的方法110

三、设定市场准入的原则112

四、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13

第四节 企业登记管理115

一、企业设立的立法原则115

二、企业设立的条件116

三、企业名称管理117

四、企业登记管理117

第八章 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123

第一节 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概述123

一、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概念123

二、国有企业暨特殊企业的类别124

第二节 特殊企业的存在领域和经营管理125

一、特殊企业的存在领域125

二、特殊企业的组织和经营管理126

第三节 国有企业暨公司法130

一、我国的国有企业法及其由来和立法现状130

二、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132

三、国有企业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133

四、国有企业暨公司法人治理135

第九章 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148

第一节 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概述148

一、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概念148

二、我国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由来及其法的调整149

第二节 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基本分类150

一、农村社区性合作组织151

二、集体投资举办的企业152

三、成员直接所有或控制的企业153

第三节 我国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法的主要内容155

一、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设立155

二、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地位和治理156

三、合作制暨集体所有制企业或组织的财产权关系157

第三编 市场规制法163

第十章 市场规制法原理163

第一节 市场规制法概述163

一、市场和市场规则体系163

二、市场规制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65

第二节 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167

一、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167

二、市场规制法的作用168

第三节 市场规制法的体系结构和地位169

一、市场规制法的体系结构169

二、市场规制法的地位172

第十一章 经济合同法律制度175

第一节 经济合同法概述175

一、经济合同的概念与特征175

二、经济合同与民事合同、行政合同的关系176

三、经济合同的基本制度177

四、我国经济合同立法的沿革178

第二节 国家规划合同179

一、规划指标责任合同179

二、国家物资储备合同180

三、政府投资项目合同181

第三节 政府协作合同181

一、扶助型政府协作合同182

二、互惠型政府协作合同183

第四节 国有资源资产管理合同184

一、国有资源管理合同184

二、国有企业管理合同186

第十二章 竞争法190

第一节 竞争和竞争法概述190

一、竞争的概念和功能190

二、竞争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191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192

一、不正当竞争的概念192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193

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和制裁195

第三节 反垄断法197

一、垄断与反垄断法197

二、垄断协议199

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200

四、经营者集中202

五、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204

六、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205

七、反垄断法执行机构207

八、垄断案件的处理程序208

九、违反《反垄断法》的行政法律责任209

第十三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213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213

一、消费者和消费者问题213

二、消费者保护运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产生215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216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和原则217

第二节 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219

一、消费者权益的含义219

二、消费者的权利221

三、经营者与经营者义务概念223

四、经营者的义务223

第三节 争议解决和法律责任226

一、争议性质和解决途径226

二、赔偿责任主体和责任归属227

三、法律责任229

第十四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232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概述232

一、产品与产品质量232

二、产品质量法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33

三、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234

第二节 产品质量的监督与管理235

一、产品质量管理体制235

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235

三、产品质量监督制度236

第三节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237

一、概念问题237

二、生产者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238

三、销售者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239

第四节 产品质量责任制度240

一、产品质量责任制度概述240

二、产品质量民事责任241

三、产品质量行政责任243

四、产品质量刑事责任244

第十五章 价格法246

第一节 价格法概述246

一、价格与价格体系246

二、价格法248

第二节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249

一、经营者定价的原则与基本依据249

二、经营者的价格权利249

三、经营者的价格义务249

第三节 政府的定价行为251

一、政府定价的范围251

二、政府定价的依据252

三、政府定价的程序252

第四节 价格的管理和监督253

一、价格管理253

二、价格监督254

第十六章 会计、审计法律制度257

第一节 会计法律制度257

一、会计和会计关系257

二、会计法258

三、会计核算259

四、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260

五、会计监督261

六、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262

七、法律责任264

第二节 审计法律制度265

一、审计和审计法265

二、审计监督制度266

三、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269

四、法律责任270

第四编 宏观调控法275

第十七章 宏观调控法原理275

第一节 宏观调控法概述275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275

二、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276

三、宏观调控法的原则278

四、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280

五、宏观调控法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282

六、宏观调控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283

七、宏观调控法的体系284

第二节 宏观调控权及其配置284

一、宏观调控权的概念284

二、宏观调控权的配置285

第三节 宏观调控法对金融的导向、规范与保障286

一、通过中央银行法确立货币政策导向286

二、规范与保障货币政策实现的金融法制度287

第四节 宏观调控法对财政的导向、规范与保障288

一、通过财政法实施财政政策导向288

二、运用财政法制度发挥财政的调控经济职能288

第五节 宏观调控法对计划或规划的导向、规范与保障289

一、通过计划或规划法实施规划政策导向289

二、运用发展规划法发挥计划或规划的调控经济职能289

第六节 宏观调控法对产业政策的导向、规范与保障290

一、通过产业政策法实施产业政策导向290

二、运用产业政策法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功能291

第七节 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292

一、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必要性292

二、我国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现状及其法律调整294

三、国外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的立法实践295

四、建立我国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法律制度296

第十八章 发展规划法299

第一节 发展规划法基本原理300

一、规划和发展规划法的概念300

二、发展规划法的渊源302

三、发展规划与宏观调控302

四、发展规划权的分配303

五、发展规划法的实体法和程序法306

第二节 我国发展规划编制、审批与实施制度308

一、发展规划的编制308

二、发展规划的审批311

三、发展规划的实施311

第三节 发展规划法的相关制度312

一、产业政策法制度312

二、政府投资调控法律制度315

三、区域规划法律制度316

第十九章 财政法320

第一节 财政法概述321

一、财政法的概念321

二、财政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322

三、财政法的体系322

四、财政管理体制323

第二节 预算法324

一、预算和预算法的概念324

二、预算管理职权325

三、法定预算收支范围326

四、预算编制327

五、预算审查和批准328

六、预算的执行和调整328

七、决算330

八、对预算、决算的监督和违反预算法的法律责任331

第三节 国债法333

一、国债的含义333

二、国债法的概念和中国国债立法的发展333

三、国债的发行制度334

四、国债转让制度335

五、国债偿还制度335

六、国债管理制度335

第四节 政府采购法335

一、政府采购法概述335

二、政府采购当事人338

三、政府采购的方式与程序339

四、政府采购争议的解决341

第二十章 税法344

第一节 税法概述344

一、税收344

二、税法345

三、税法构成346

四、税权与纳税人权利347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法348

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348

二、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349

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应纳税额352

四、企业所得税的优惠353

五、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时间、地点和期限354

六、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源泉扣缴与特别纳税调整制度355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法357

一、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357

二、征税项目和计税依据358

三、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358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360

五、减税、免税360

第四节 增值税法361

一、增值税的纳税人362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363

三、增值税税率364

四、增值税的减免365

五、增值税的出口退(免)税365

六、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366

七、纳税期限366

八、纳税地点366

第五节 企业涉及的其他主要税收实体法367

一、消费税法367

二、营业税法368

三、关税法369

四、财产税法369

五、行为税法370

六、资源与土地税法370

第六节 税收征管法律制度371

一、税收征收管理机关371

二、税务管理372

三、税款征收373

四、税务检查376

五、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377

六、税务争议的处理378

第二十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法381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法概述381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和任务381

二、国有资产管理法的概念、性质和特征382

三、国有资产管理法的基本原则382

四、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法的体系383

第二节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383

一、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概述383

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385

三、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标准385

四、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程序387

五、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处理388

第三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389

一、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概述389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390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391

四、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392

第四节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393

一、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概述393

二、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原则394

三、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394

第五节 国有资产评估395

一、国有资产评估概述395

二、国有资产评估的适用范围396

三、资产评估机构397

四、国有资产评估程序398

第六节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398

一、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概念和原则398

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399

第二十二章 金融法402

第一节 金融法的概念和体系402

一、金融的概念和表现形式402

二、金融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403

三、中国金融法的体系结构404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法405

一、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和调控职能405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406

三、货币发行的基本制度409

四、中央银行调控的保障制度410

第三节 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422

一、商业银行法与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422

二、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工具423

三、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法定工具的应用425

第四节 外汇管理法调控制度427

一、外汇管理概念概述427

二、外汇管理法及其立法427

三、外汇管理法的主要内容428

参考书目4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