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南“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河南“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30530084.jpg)
- 焦锦森,喻新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6080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8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703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河南省;社会发展-发展战略-研究-河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河南“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战略目标篇1
一 河南的历史嬗变及重要启示1
二 河南“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3
三 河南“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10
四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15
五 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19
六 坚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25
七 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可能性与制约因素29
八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36
九 按照中原崛起总目标的要求建设“新河南”45
十 把发展作为富民强省的根本举措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51
十一 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55
十二 把经济增长更多地建立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的基础上60
十三 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66
十四 推动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72
十五 河南要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76
农村发展篇83
一 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理念83
二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93
三 加强河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100
四 打造河南核心粮食主产区104
五 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110
六 把河南建成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113
七 大力发展河南特色农业117
八 推进河南农业标准化建设122
九 健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127
十 大力发展河南劳务经济130
十一 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135
十二 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139
十三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146
十四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149
十五 建立健全以农业科技服务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155
十六 基本建立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新型合作医疗制度160
十七 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165
十八 完善农村困难救助制度168
产业发展篇174
一 把加快工业化进程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174
二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79
三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83
四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87
五 有选择地发展河南高新技术产业192
六 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195
七 大力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0
八 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接替产业206
九 大力支持传统农区发展工业211
十 培育河南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创新策略216
十一 加快河南产业集群发展221
十二 大力发展河南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227
十三 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培育成河南的支柱产业232
十四 河南能源产业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238
十五 河南高速公路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分析242
十六 提高河南社会信息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247
十七 调整河南原材料工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252
十八 加快河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步伐257
区域发展篇263
一 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263
二 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270
三 科学确定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规模结构和功能分工276
四 强化郑州中心城市地位283
五 把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289
六 加快建设郑州先进制造业基地297
七 发挥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304
八 大力发展河南县域特色经济309
九 扩大县市管理权限激发县域经济活力314
十 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总体思路与对策318
十一 强化城市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324
十二 不断提高河南城镇的综合承载力328
十三 形成创建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的长效机制334
可持续发展篇339
一 构筑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339
二 严格市场准入,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产业的发展343
三 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强力推行清洁生产管理模式348
四 尽快制定河南省循环经济相关的法规和规章357
五 加快建设循环型城市362
六 构建资源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评价指标体系368
七 建立资源节约型体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72
八 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引导机制377
九 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382
十 切实控制农村面源污染387
十一 加强和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与水平393
十二 实施环境评价影响制度,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397
十三 大力发展河南环保产业402
十四 积极探索和推行污控指标有偿调剂使用制度407
十五 加强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和建设412
十六 河南应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416
社会发展篇420
一 积极探索建立完善社会纠纷调处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420
二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424
三 建立体现和谐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430
四 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436
五 充分发挥市场的就业引导作用442
六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447
七 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困难群体就业451
八 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455
九 重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460
十 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65
十一 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有效措施470
十二 实现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473
十三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和谐文化476
十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481
四 哲学社会科学要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理论指导、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602
五 建立河南省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制607
六 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610
七 坚持教育公平,实现河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614
八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620
九 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623
十 努力把河南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省626
十一 把用好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省的重点630
政治保障篇635
一 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635
二 在干部队伍中弘扬干事创业的良好政风640
三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643
四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647
五 坚持依法治省,全面推进法制建设650
六 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656
七 进一步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61
八 进一步营造河南良好的发展环境666
九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公平竞争672
十 建立投资环境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676
十一 努力建设平安河南、效率河南、法治河南、诚信河南681
后记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