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六次产业革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第六次产业革命
  • 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研究学习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9001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60页
  • 文件大小:142MB
  • 文件页数:807页
  • 主题词:钱学森(1911~2009)-农业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六次产业革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探索与认识农业现代化建设(1956~1962年)3

《工程控制论》序言3

工程控制论4

关于新学术部门研究和发展问题7

我国农用动力问题9

发挥集体智慧是唯一好办法10

可以实现的理想13

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14

展望十年——农业发展纲要实现以后24

谈宇宙航行的远景和从化学角度考虑农业工业化29

农业中的力学问题30

也谈谈“群体概念”32

控制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33

科学技术支援农业的光辉前景34

第二篇 建立农业系统工程(1978~1980年)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39

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48

农业系统工程59

第三篇 创建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1981~1984年)71

第一节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71

技术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72

谈对“先专后红”问题的看法7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7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中医理论的现代阐述(节选)93

系统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98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综合统一,通过扬弃才能达到更高水平的科学革命99

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对世界上的新事物加以总结100

第二节 系统科学建设101

大力发展系统工程,尽早建立系统科学的体系102

再谈系统科学的体系110

推荐两篇文章113

我的业余时间都花在搞系统科学去了113

对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我想提两点意见供您参考114

可否用系统工程处理些实际问题?115

系统思想、系统科学和系统论(节选)116

第三节 构建地理科学126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介绍园林学127

建立多层次的园林理论128

还是做点实在的园林工作129

再谈园林学130

保护环境的工程技术——环境系统工程132

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136

我劝您集中力量搞地球表层学139

用“表层地学”,不用地球表层学140

应该加大宣传风能利用140

风能利用只注意空气动力问题是不够的!141

生态经济学必须关心长远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永续141

研究环境也要用系统科学143

你们可自告奋勇去西藏发展风能和太阳能144

要用数学来解决地理区域问题144

保护中国古代园林,继承并发扬提高园林艺术145

第四节 科学技术体系建设146

在第一次全国先进生产者和积极分子大会上的发言147

论技术科学148

现代科学技术163

作为尖端科学技术的高能物理170

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174

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的问题182

科学技术方法论要吸取系统科学的成果189

探讨《科学方法论》的写法190

现代科学的结构——再论科学技术体系学191

评“第三次浪潮”195

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都从劳动密集走向知识密集197

第五节 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认识社会主义198

回国的感受199

科学技术一定要在本世纪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201

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社会工程206

现代化和未来学212

用科学方法绘制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蓝图215

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发展教育科学219

社会主义的人才系统工程220

交流《我国的国家功能结构体系——再谈社会工程》225

我国的国家功能结构体系——再谈社会工程225

未来研究要有中国特色,联系中国的实际236

关于系统工程与经济管理体制238

希望有人对社会工程及其社会主义国家学感兴趣241

我认为可以研究经济工程242

培养社会系统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几点建议243

当务之急是建立能描述不同层次经济活动的模型244

我国社会经济系统模型的建立是当前体制改革中的一件大事245

论述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国家的经济模型245

第六节 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的创建247

现代化、技术革命与控制论(节选)248

把农业系统工程这个仗打下去253

评“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254

大农业九业并举,搞光合产物深加工257

系统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是大有前途的258

农业系统工程也得有农艺师和农业工程师的合作才搞得成258

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九业并举、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建农村小集镇259

说水产要以生态系统为出发点260

要不要在不同地理、气候条件的地区,建立人口大约一万人左右的试点?261

工业革命的挑战和我们的对策261

关于新技术革命的若干基本认识问题273

让事实来证明我是不是过于乐观吧286

人类发展中产业革命的六个层次287

建筑业与服务业的革命287

产业革命区别于社会革命288

研究经济结构的飞跃对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建设特别重要289

请审阅《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290

草原、草业和新技术革命290

现在如何发展农村沼气292

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293

请为《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提提意见301

交流《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301

请审阅《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302

建议推迟转载《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303

祝农业系统工程推广取得更大成绩303

农业系统工程学会成立是大好事304

“产业革命”可以定义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304

发展规划应该解放思想,走向知识密集产业305

生物工程研究所可否攻关沼气问题?305

产业革命就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306

我们国家的事务要有一个“总体设计部”306

搞中国风能技术开发中心需要经营家307

二十一世纪荣成县将出现一种新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海业308

总体设计部是整个国家的参谋机构308

关注一种以树叶为原料的饲料生产方法309

河南完全可能创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310

对“精细化”和产业革命的一些看法311

不能只考虑三种革命而不说社会革命312

农村发展小集镇已成定论313

第六次产业革命和农业科学技术314

第四篇 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的实践与完善(1985~2007年)335

第一节 农产业建设335

农业型产业要靠专家们336

农业系统工程的三位联系人336

采用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可以改善光能利用效果337

创造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要引入系统工程337

把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作为六十年的工作来看待338

科学实验要用事实来判断是非339

系统工程应用于农业的成功案例339

要害之要害是干部文化知识水平太低,不能领导农民治穷致富340

农学院校要培养把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用于农业生产的人才340

农业系统工程不能只局限于农业341

农业要实现工业化和综合经营342

要运用系统工程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342

农业系统工程是系统学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工程技术343

在全国农村科普工作会议和科技致富能手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344

开展好农业系统工程工作要靠专业科学家的努力346

希望帮助苍头河流域草沟堡试点区生态农业工程347

帮助支持苍头河流域草沟堡试点区生态农业工程347

关心帮助苍头河流域草沟堡试点区生态农业工程348

加强微生物利用及根圈研究以促进农业科学发展348

生态农业应是农业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基础349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以发展农业349

探讨立体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是否为同一内容350

将立体农业正名为农业系统工程351

科学技术与实践相结合351

发展嫁接技艺352

农产业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来指导353

农牧结合农产业开始了353

建立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农学之间的中间学科354

迎接21世纪大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354

对作物群体生理学的看法356

询问嫁接技术应用358

关注农业技术科学358

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嫁接359

嫁接技术如何用于现代农林业359

嫁接要有新发展360

创办微生物的工业360

在农牧结合基础上走向大农业361

不赞成过分强调生态农业362

亩产万斤是可以实现的362

粮食是世界问题363

农业生产是多因素组合的系统工程364

对《生物学通报》的一些建议364

中国农业正在跨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新时代365

农技是市场经济农产业的一部分366

要看到21世纪的生物科技的伟大367

对我国的农业组织体制的设想368

“龙型”农业经济369

探索培养第六次产业革命人才369

植物嫁接的后果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370

科技工作要推广成果,产生经济效益370

建议全面总结发展农林害虫防治途径371

生物技术专业可作为生物学理论与农林应用学科的中介372

水稻高产工程的指导性理论是“生物技术学”372

农业工程技术第一线涉及“生物技术学”373

应用生物技术开发耐盐碱农作物新品种373

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消灭城乡差别374

一条龙组织的农业实是农业走向第二产业,结束第一产业375

农业产业变革,科技成果将普遍推广375

可将组织培养应用到植物工程上376

农产业应为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机械化农业377

用科学理论弄清农业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77

农林矿业得到大大的发展,第一产业将退出历史舞台378

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379

农、林、草、海、沙产业说到底都是“阳光农业”379

高技术农产业需要政策与教育的双投入380

应用植物生理学是大有希望的381

国家要鼓励大中型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382

有实力的企业已进入农产业,投资有了强大来源383

农业要进入产业革命,除投资外,还需要生物科学技术383

农产业已引起企业界的重视384

白色农业的能源可能来自矿物或者核能384

开发白色农业应注意产品的应用研究385

“三色农业”要产业化了才是产业革命385

白色农业试验示范点要注意探索食品开发386

江苏应在世纪之交实现农业产业化386

白色农业要考虑科工贸一体化经营387

我国农业面临的大问题实际是第六次产业革命387

我国农业将面临产业化388

白色农业产业化388

白色农业产业化进展389

研究在21世纪我国白色农业的发展计划389

“三色农业”是新的产业革命的开始390

第二节 林产业建设391

希望云南带头开创我国知识密集型林产业392

发展知识密集型林业应有具体规划393

浙江宁波出现了知识密集型林产业的苗头393

从小开端来培育将来的伟业——知识密集型林产业,是实事求是的394

中国南方林产业的试点有着落了,是大喜事395

林产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396

林产业已经出现一些苗头396

林产业已经在祖国大地上出现了397

把系统工程的一般方法用来科学地组织林业生产,达到高效益397

指导思想对头,滇南实验林区林产业一定会有说服力的成绩398

综合利用及深度加工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特点399

知识密集的农林草海沙产业才是新的产业革命399

在云南搞林业试点务必注意社会及经济方面的问题400

一定要树立起林业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400

我国林业、林产业问题十分严重,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401

我国林业的形势正在好转,要加速林业系统工程学术组织的建设402

林业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要用系统工程发展林产业402

林业要长远考虑,保持在中国大地上适于十亿以上人口生养栖息的环境403

要用系统工程和宏观视角研究林业404

林业的重要性不亚于农业,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考虑404

林业部组织管理要结合放权、放活精神405

林业基层生产组织如还不清楚,又怎么谈上层管理405

林产业采用什么基层结构急待明确406

应宣传介绍兰考农区营造速生林的经验406

黄土高原林也许是又一类林业407

中国的林业现况欠佳,要团结广大林业工作者共同努力407

社会主义林业一定有远大的前途,要为之团结奋斗408

林业要综合经营,要注意六种林业种类408

以工业眼光看林业409

林业的问题在于体制和“国内环境问题”410

从科学技术中找门道,加快我国在21世纪森林绿化的步伐410

寻找生态林业支持411

林产业建设要有长远目光411

林业发展可请国务院下决心412

以现有林业理论开展林产业建设413

询问云南是否有楝树413

林业体制一定要改革413

林业现在方向明了了,要不断深化改革414

争取国家政策建设林业415

高效林场取得成功416

解决林业问题必须动员广大群众、科技人员和各级领导416

林业发展缺乏总的林业改革方案417

帮助林业工作者开展工作418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多种形式的林业418

我国林业的前途是光明的419

剪枝整形和嫁接技术在农业林业中大有前途420

林产业需要体制改革421

森林覆盖率应该是30%左右422

林产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地理建设422

制定21世纪的林产业规划424

林业系统化中的实际问题424

林业要考虑农工贸综合经营425

搞林产业的两个先决条件425

林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启步了426

关注新时代林学体系的建立426

林业要产业化,在科学技术方面要有突破427

发展现代林业428

现代林业委员会的成立428

从民间集资发展贸工林一体化的现代化林产业429

第三节 草产业建设430

中国的草业产业431

内蒙古草业大有可为433

农业型草业即宏观草业的概念433

对内蒙古草业工程试点的几点建议434

要考虑成立草业系统工程委员会435

要建立草业管理和学术机构435

关于草业区域范围和国务院应设立草业总局436

团结全国力量建立草业系统工程委员会437

王栋教授称得起中国现代Prataculture的创始人437

祝贺南方草地试点的成绩438

草业系统工程实际是草产业的组织、经营、管理的学问438

中国草业有几千年历史旧账要总结439

草产业是综合性生产事业440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正在研究成立草业系统工程委员会440

草产业要有长期打算,又要结合现实一步步实践441

建议找专家参与“草业系统工程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审报会442

“我国人民吃肉不能靠草原”这种说法目光短浅442

草业当务之急是把试点办好,提高效益443

定居放牧是草原牧业走向知识密集的草产业必由之路444

达斡尔族的同志,让我们用通信合作吧444

只要用科学,草业是可以抓好的445

建议国务院考虑设国家草业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发草原445

建议政协经济委员会专门组织探讨草原草业问题446

谈草业管理机构建设447

关注草业的新动向448

中国的草产业一定要赛过新西兰、澳大利亚448

开展草业系统工程试验449

草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大事449

草业、林业可参考农业经营模式450

建议设立草原局452

建立草业试验站,使成为草产业企业452

草产业的概念453

利用生物科学技术将部分废物加工成饲料454

现在是宣传并建立草业,到21世纪是草产业454

建议完善草业科学的结构体系455

国家草业局是该设立的455

设立草产业试验点456

阜康可以成为草产业的典型457

推辞草业协会名誉会长457

实践证明草产业的概念是可行的458

要实干才能开创草产业459

北方草原也应考虑林网化建设459

要考虑总结经验建立“草产业学”460

草业需要重视宏观协调问题460

草产业要靠国家政策,也要草、农、工、贸综合经营461

结合畜产品加工,提高草产业经济效益462

用系统工程来组织经营草产业463

如何抓草产业:找典型、要借鉴、用科学技术463

对内蒙开发草产业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464

先进集体可作为草产业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典型464

对草产业发展的意见465

镶黄旗现代化草产业起步了466

要建设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草产业体系467

河西走廊的沙业成果可为草业借鉴467

草业要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成为草产业468

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草产业468

收到《草业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与研究》,十分感谢469

沙产业和草产业是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469

要保护好、建设好草原,真正建成知识密集型草产业470

新华社是在抓21世纪中国西部开发的一件大事471

把沙产业、草产业推向全国去471

第四节 海产业建设472

国家海洋局可以牵头搞海业开发473

要创立知识密集型的海产业473

南海诸岛的开发应列入国家的议事日程474

推进海产业建设474

海产业课题可找国家海洋局牵头475

寻求山东省海洋产业学习材料476

推进海产业发展476

关注盐湖农业477

对盐湖农业的认识477

21世纪中国的需要海产业478

海洋生物资源的潜力很大479

海洋产业是大有希望的479

我国21世纪须建立海水淡化产业体系480

科技产业是新时代的重要产业480

应在21世纪加大对海洋的重视481

第五节 沙产业建设482

沙漠戈壁也可人工种植,永续利用,开创沙产业483

建议将沙业经验写成论文483

合理利用沙资源是重要的地理建设484

推进沙产业组织机构建设484

谈沙产业485

沙产业工作要与实践相结合488

同意报部一个沙产业会的《纪要》488

治沙工作是一项社会主义地理建设489

对沙产业我们现在只是做初步探索工作489

关心沙产业进展490

祝贺您受聘为全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名誉理事长491

治沙专家可去以色列考察学习491

我国沙业工作要向以色列学习492

推动沙产业组织机构建设492

应研究沙漠戈壁及沙化地有多少可以转化为绿洲493

农作物喷施甲醇技术是沙产业的福音494

明确沙产业的概念和范围494

沙产业等现代科学技术活动都是集体的活动495

向沙漠要粮棉油肉495

心系沙产业会议496

必须对沙漠实施综合治理、综合开发496

建议将沙漠、戈壁建为自然保护区497

建议制订一个我国沙产业发展规划498

用宏观经验划分可绿化与不可绿化沙漠498

建立新机制发展沙产业499

防沙治沙同节水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可以绿化沙区、扩展农田501

推荐一篇讲气候变迁的文章502

中国的荒漠都将变为“新绿洲”502

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把沙漠地区建成为人类创造食品和工业原料的新基地503

沙产业在甘肃省已现良好前景503

在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上的书面发言504

衬膜技术加滴灌技术是大有前途的505

五大产业是从小弟弟沙产业做起的505

未来沙产业有了技术和资金,第六次产业革命已经启步506

开发治理海岸河道时的砂泥不是沙产业507

张掖、武威的人民开创了沙产业507

河床砂资源开采可称砂业,区别于沙产业508

沙产业有望进一步发展508

微藻开发的意义不限于沙产业509

今后还应在实践中发展沙产业509

当务之急是培养沙产业人才510

各地沙产业应有不同类型510

沙产业成功经验将推广到青海和宁夏511

沙产业前途无量511

中国沙产业促进会要着力开发青藏高原农业512

东达蒙古王集团正在开创我国21世纪的大农业512

祝贺甘肃省沙草产业协会成立513

新华社是在抓21世纪中国西部开发的一件大事514

第六节 地理科学建设515

“地球表层学”关系到国家长远建设的问题516

新老结合,创建“数量地理学”,才能划定区域经济516

数量地理学包括了“地球表层学”517

展望21世纪,人可以改造地球表层517

地理工作者应同各方面专业同志共同研究开发青藏高原,在21世纪推动藏族人民大发展518

应该设立“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统筹资源回收利用519

提出地理学“相似理论”的设想520

中国风能发展的出路在于横向经济联合521

风能利用尚未真正打开局面521

第五、六次产业革命将使城市体系发生变化522

系统科学助力地学发展523

发展地理科学的建议523

沼气在我国的潜力极大529

沼气事业的首要任务是技术推广530

要区别“地球科学”和地球表层学530

搞地理系统工程要三个方面的人互相配合才行535

城市区域发展规划需要三个方面的协同535

地球表层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汇合的基础科学536

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537

城市建设要研究建立一个最优体系,不能只重视大城市542

自然的资源是丰富的,大有可为543

建立地理科学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543

地理学的概念需要更新扩大为地理科学544

我国地学正面临大发展544

地理是今天的地理环境和这个环境与人的活动相互作用的学问545

和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同志的谈话546

要解决好放射性废料的处理及利用问题547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548

地球表层学要用,也只能用综合集成548

地理科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549

社会主义地理建设的内容550

社会主义地理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环境建设551

现代地理科学系统建设问题552

就“地理科学”答《地理知识》记者问558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环境基础是国土的建设,即地理建设560

引用系统科学具体建立地理科学561

社会主义地理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环境基础561

地理科学研究的是地理系统563

邮电建设是国家大事564

地球表层学是尚待建立的地理科学的基础学科564

地理建设的内容扩充565

地理建设中新型能源:风能566

水资源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567

可参考瑞士建立“三峡省”567

地理建设中具体事项568

风力发电应该作为我国21世纪电力的主力569

讨论地理科学体系结构569

探讨地理科学问题570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地理科学571

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572

地理哲学问题是指导我们研究地理科学的大问题581

对地球表层的研究只能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582

风能开发的关键在于集中统一583

地理科学是非常重要的584

用科学技术还可以能动地改造我们生存活动的环境,这就是我说的地理建设585

不但要保护环境,还要能改造它585

地理科学是研究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环境的,矿资源是其中的一个项目586

城市体系是国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87

“区域经济学”属地理科学588

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588

“地球表层学”是地理科学的基础科学589

革新思想,重视风力发电、水电589

电力是“社会主义地理建设”中的一个项目590

“三峡省”的建立可参考瑞士591

要宣传社会主义地理建设591

环保生态问题属地理建设592

社会主义地理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593

人类已在改造社会存在的环境,即地理建设。593

建议福建合作建设波能发电594

全国城镇化联系中国实际594

“地球表层学”是基础地理科学理论学科595

关注“世界第三极”的地理建设596

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看水利597

地理环境是第六次产业革命中的一个大问题598

“黄河水清”是可以办到的598

地理科学的目的是建设一个为社会主义发展和前进的地理环境599

从全局看小城镇与农业生产599

我国理想的地理环境的设想600

从宏观上研究地理科学601

地理学工作者要综合论证开放开发环渤海地区问题602

用系统学研究地理科学602

制订50年计划使黄河清603

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三废的回收利用604

建议组织中国的风力发电集团公司605

地理建设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密切相关605

治理黄河是我国百年大计606

“中国西部地区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的召开是中国地理建设的大事607

地理科学应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科技大部门608

调整人和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论就是地理科学609

水资源和水利问题是我国地理建设中的头等大事609

中国西半部而不是中国西部610

不能只讲地理环境,还要讲地理建设611

信息对处理好地理建设非常重要612

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搞地理建设612

将“地球表层”作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来处理613

我国地理建设的问题在于地理学专家们很难“换脑筋”614

感谢出版社赠书614

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是“地理科学”615

地理科学大有作为616

地理科学和地理建设的各个局部为何难以形成宏观概念617

研究地理科学的基本方法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617

要区别地理建设与环境保护618

山水园林城市建设要考虑第六次产业革命影响619

“多维人工生态农业经济系统工程”实属农业的一种革命620

地理科学还要深入宣传系统的概念620

现代经济地理学不包括地理灾害的问题吗?621

第七节 其他相关建设与发展622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过时,完全可用来指导科技工作623

建国百年之际,中国必然强盛623

生命科学研究要把整体论同还原论辩证地结合起来626

生物技术要产业化以支持科研;人体基因组研究离应用尚远626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的六个问题627

研究成果产业化,可以资助科研632

受邀为毕业六十周年纪念册写稿633

母校要面向21世纪633

培养21世纪的大成智慧学硕士的构想634

21世纪社会结构大变化下的教育635

谈对大成智慧学的看法636

要明确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638

要推动新世纪的饮食革命639

烹饪的工业化将引发吃的产业革命639

我们面临有关科学技术的宏观决策问题641

烹饪工业化将出现在21世纪中国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中642

党和国家有了决策才能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同心协力攻关643

赞成把重点放在“开发产业化”643

提交对规划的意见644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是第一生产力644

对我国21世纪应发展的尖端科学技术的意见645

研究第五次产业革命要考虑社会影响和体制改革646

要研究如何迎接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时代647

读《关于在我国实行宏观价值调控的建议》所感648

对《复杂巨系统学——门21世纪的科学》文稿的建议649

关于深化改革的一些思考650

近代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651

中国科技大学要面向21世纪651

现在开始的是“科技经济”,不是“知识经济”652

即将来临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也是“科技经济”653

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一项重大科技革命653

在2000年将实施阳光培训计划654

第八节 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的完善655

新技术革命与系统工程——从系统科学看我国今后60年的社会革命656

将社会革命细分为三:产业革命、政治革命、文化革命667

面向未来研究未来667

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只是产业科学技术的一部分670

小平同志称作第二次革命的,基本上是产业革命670

农、林、草、海、沙业是知识密集型高度综合的产业671

有必要写一部新时代《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续篇来分析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672

产业革命、政治革命、文化革命都是社会革命673

要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来看社会革命和产业革命674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要分清楚,不要混为一个词675

社会论是行为科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675

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政治革命、文化革命的社会革命划开是必要的676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还需继续奋斗677

21世纪中国农村要进行第六次产业革命678

分析第五次产业革命必须从生产力结构人手678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与改革679

谈谈中国科协的工作691

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有70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02

我们要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711

关于第五次产业革命与社会系统工程717

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概念是在1984年才想到的720

对我国知识密集型农林草海沙产业的新想法720

第六、七次产业革命将分别在建党、建国一百周年时铺开721

及早研究第六、七次产业革命,为制定政策、策略做准备722

我们面临一场新的革命——第六次产业革命724

创造产业革命的别称726

用现代科学技术走向第六次产业革命726

用开放复杂巨系统概念来推动第六次产业革命727

第六次产业革命要两方面力量推动728

办第六次产业革命展览时机不成熟729

农、林、草、海、沙业要有总体设计部730

第五、六、七次产业革命是认真研究21世纪中国必须考虑的731

中国的第三次社会革命是由第五、六、七次产业革命引发732

提议《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讲一讲农业、林业、草原牧业及海洋渔业734

第六次产业革命在现代中国第三次社会革命中的进一步发展735

第六次产业革命将在21世纪推动我国奔向中等发达国家736

第六次产业革命已可见端倪737

现代中国的第三次社会革命与第五、六、七次产业革命的联系737

按照第五、六、七次产业革命的内涵规划设计现代中国的第三次社会革命738

第六次产业革命尚未得到中央和国家认可,还要努力740

现代社会的革命问题740

谈论现代中国第三次社会革命的总目标742

在第六次产业革命中生物科学技术将真正得到发挥744

第五次产业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变革745

我们看到了第五次产业革命、第六次产业革命和第七次产业革命的光辉前景746

前方道路很长,要头脑清醒,不可把问题简单化747

探讨第七次产业技术革命747

第六次产业革命要改造农林业成为集团式经营748

第六次产业革命的重点变革在于生产组织,大规模的集团式经营748

高新技术将引发人类历史上的第六次产业革命749

产业革命的动力根源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750

第六次产业革命要启步了751

农业产业化将发展成为第六次产业革命752

第六次产业革命正露锋芒752

初现苗头的农业产业化是第六次产业革命753

现代化农业型新产业——贸、工、农一条龙的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和沙产业754

宏大产业是讲人类社会的社会革命754

21世纪的产业必须走新产业革命的道路755

西部开发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756

后记7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