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术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术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0958393.jpg)
- 黄发玉著 著
- 出版社: 深圳:海天出版社
- ISBN:978755071296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学术-文化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术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学术本体论1
第一节 学术的语义考察及本质界定2
一、中西语境中的“学术”概念2
二、学术的本质界定8
第二节 学术是人类理性的产物10
一、学术是人类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的产物10
二、学术离不开非理性因素16
第三节 学术是特殊的知识形态17
一、学术是知识的一种17
二、学术是知识的高级形态19
第四节 学术是特殊的文化形态23
一、学术与科学:同与异24
二、学术与技术:学与术30
三、学术与艺术:真与美34
四、学术与宗教:理性与信仰39
第二章 学术主体论46
第一节 学术主体的文化身份46
一、从文化主体到知识主体47
二、从知识主体到学术主体49
三、学术主体的文化特质55
四、学术主体的主观条件60
第二节 学术主体的文化使命66
一、从人的使命到学者的使命66
二、学者的学术使命:立言71
三、学者的社会使命:立功77
四、学者的道德使命:立德81
第三节 学术主体的文化境界84
一、从人生境界到学者境界84
二、修身:学者的人格实现86
三、乐道:学者的情感体验90
四、风范:学者的精神超越96
第三章 学术价值论102
第一节 学术的价值与价值结构102
一、学术价值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价值103
二、学术价值是一个复合的结构105
第二节 学术的终极价值111
一、学术的至真价值112
二、学术的至善价值115
三、学术的至美价值122
四、学术的终极价值与人的自由127
第三节 学术的衍生价值133
一、学术的经济价值133
二、学术的政治价值137
三、学术的人文价值139
四、从终极价值到衍生价值143
第四章 学术发生论148
第一节 学术发生研究的方法论问题148
一、学术发生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148
二、学术发生的时间与形态153
三、学术发生的时间与过程特征155
第二节 学术发生的精神现象学机制157
一、语言文字符号的进化158
二、思维逻辑的嬗变163
三、人类理性的扩张168
四、社会实践的发展172
第三节 学术发生的文化史追溯175
一、发生的初始期176
二、发生的完成期180
第四节 学术发生的标志189
一、学术典籍的产生189
二、学术主体的独立194
三、学术大师的出现197
四、学术派别的形成199
第五章 学术形态论202
第一节 学术的形态与要素202
一、形态与学术形态202
二、学术形态的基本要素207
三、学术文本的典型形态与非典型形态213
第二节 学术形态的主体性特征220
一、学术形态的人类学特征220
二、学术形态的群体性特征224
三、学术形态的个体性特征226
第三节 学术形态的客体性特征230
一、自然客体、人为客体与学术形态230
二、质和量的规定性与学术形态233
三、简单性、复杂性与科学形态237
第四节 学术形态的地域性特征239
一、地理环境与学术形态240
二、人文环境与学术形态243
三、民族语言与学术形态249
第五节 学术形态的历时性特征252
一、潜形态与显形态253
二、原生形态与继生形态254
三、古典形态、近代形态与现代形态256
第六章 学术流变论263
第一节 学术的流变及其模式263
一、学术的源、流、变264
二、学术流变的动态模式267
第二节 学术流变的路径变迁274
一、纵向流变274
二、横向流变281
第三节 学术流变的层级变迁289
一、个体流变290
二、整体流变299
第七章 学术异化论322
第一节 异化与学术异化322
一、异化的客观性与普遍性322
二、学术的应然与实然325
三、学术异化的本质——价值异化331
第二节 学术异化的两个阶段333
一、研究阶段的异化333
二、应用阶段的异化340
第三节 学术异化的缘由345
一、客观性缘由345
二、主观性缘由359
结语 学术本质的回归364
一、科学精神的重拾364
二、人文精神的彰显367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369
参考文献371
后记377